张学儒教授在农村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变迁关系、城市高温风险韧性评估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SSCI期刊发表2篇学术论文。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人走地增”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为定量刻画农村常住人口与农村建设用地的背离程度,基于2009-2016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与土地调查数据,综合利用脱钩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两者间的背离程度,结果表明:1)2009-2016年,全国农村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八年间农村常住人口共减少1.18亿人,年均减少率为2.04%。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共增长72.25万hm²,年均增长速率为0.55%;2)根据脱钩模型,在全国尺度上,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的脱钩类型为强负脱钩(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在省域单元上,北京、上海为弱脱钩;西藏、天津为扩张负脱钩;安徽、重庆为弱负脱钩;其余25个省份为强负脱钩。论文详见:
Zhang, Xueru, Jie Wang, Wei Song, Fengfei Wang, Xing Gao, Lei Liu, Kun Dong, and Dazhi Yang. 2022. "Decoupling Analysis between Rural Population Chang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Changes in China" Land 11, no. 2: 231. https://doi.org/10.3390/land11020231(SSCI,IF= 4.048)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越发频繁,给人类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夏季极端高温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类型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通过高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高温强度、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成因和空间分布等;进行高温风险评估,对高温风险管理、高温风险规避及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展基于省际单元的全国城市高温时空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研究。有助于识别高温风险高发区域、降低其面临灾害的脆弱性,为各城市的高温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86-2015年中国194个气象站点数据,以31个省市区域内最高温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各省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数据,运用GIS技术,采用数理统计法,对近30年来城市高温时空特征、高温危险性、高温灾害脆弱性以及高温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论文详见:
Zhang, Xueru, Qiuyue Long, Dong Kun, Dazhi Yang, and Liu Lei. 2022.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ypical High-Temperature Cities in Various Provinc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 no. 7: 4292.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074292(SSCI, IF= 4.798)
张学儒,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德信体育副经理,石家庄市人大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讲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科技论文写作、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基于冷效应功能导向的城市生态用空间粒度界定与布局调控研究——以重庆、深圳、石家庄为例”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中国科学、Land Use Policy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land、地理学报、地理研究、资源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近三年发表一档论文5篇,二档论文2篇,三档论文1篇。